第(1/3)页 御史台的谏官李良清是严太师的人,才不会因为沈之南开口便放弃对永嘉公主的弹劾:“皇上,公主不将两国的和平放在眼里,不关心百姓的生死,这绝不是应该合格的公主应该有的表现。” 萧君衍脸色更黑了,目光紧紧地盯着御史大夫,暗示他管好自己的人。 御史大夫是个正直的人,此事的确是永嘉公主的不对,他也知道该怎么规劝手底下的人才好。 这个时候周洵又站了出来:“皇上,北周与我大梁有血海深仇,和亲并不是最稳妥的办法,而且显得我大梁畏惧他北周。这次公主拒绝和亲,反而是扬我大梁国威。” “一派胡言,公主此举分明就是挑起北周与我大梁的战争。如今北周兵强马壮,我大梁危矣!”李良清知道周洵出身周家,肯定会维护皇家,所以对周洵一点都不客气。 “李大人此言差矣,北周与大梁交手的次数来看,几乎都是我大梁取胜。李大人莫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沈之南出言帮腔,他是新科状元,自然是要在天子面前表现的。 李良清不觉得自己说的有问题,岳清风死了,现在朝中无人可用,他担心的是事实。 又是一番唇枪舌战,争论不休,萧君衍觉得头疼:“够了,这件事不要再说了。对付北周,朕自有安排。” 萧君衍把希望都寄托在周洵的身上,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有实力。他也不觉得离了岳清风,大梁的就再无良将。 兴庆宫 岳菱看着来势汹汹的周太后,早已起了警惕之心。 “瞧你做的好事儿,如今朝堂上弹劾你的奏折堆积如山。”周太后一来就没有给女儿好脸色。 知道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早就没有办法和周太后母慈子孝了,岳菱也不继续装下去了,反问道:“难道母后对儿臣就没有一点心疼的意思吗?” “你身为公主,和亲乃是你应该的。” 岳菱笑了起来,但目光中全是寒意:“若是岳清风还在,又怎么轮得到我去和亲。” 见女儿还想着岳清风,周太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原来你还念着那个逆贼。” “母后,还是回去好好养身体吧!别在我这儿气着自己了。”岳菱话里是关心,但却没有丝毫的温度。 周太后:“你不用急着赶哀家走,哀家是过来让你自行去请罪的。”周太后听说早朝的时候萧君衍面对御史台的弹劾,就一直担心儿子被言官诟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