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零章:我来此地闻民语-《宁西河畔大地情》


    第(2/3)页

    “早算过了,光麦种费每亩地省20元左右,水费节省30元,产量比老办法提高至少30公斤,最好的能提高100公斤。节水节约种子产量高,要不,我怎么会这么着急地推广新技术呢。我有个目标,在我退休前,宁南县各乡镇的农民都使用我推广的新技术科学种子麦子。”刘俪畅想着。

    露露见三人兴致勃勃地谈工作,还是不忍心打断了三人的兴致,“韩哥,刘姐,你们再讨论一会儿,饭菜都凉了。”

    第二天,淼淼见刘俪又要去张三家的春麦地监督耕地的情况。

    村里人都知道,张三在种植庄稼上,就是个“烂泥扶不起墙”的主儿。

    淼淼不放心刘俪一个人跟张三磨嘴皮子。

    淼淼领着露露穿过北墙的小门抄了个近路。

    朝村委会西北角的庄稼地走去。

    果不其然,刘俪手拿着一根测量土层深浅的仪器,正扯着嗓子跟张三发火,“张三,我告诉你,你是给自己种田,不是给我刘俪种田,也不是给工作组和村委会种地!你瞧瞧你这地耙成啥样了?!耕地的深度还凑合,勉勉强强耕了25公分。可你看看这地耙的,哪像种地人干的事?!告诉过你,要耙透、耙平、耙实,把土坷垃耙碎,要上松下实,可你自己看,这地大土块满地见,把麦种播下去,土壤间透风, 麦种咋出苗嘛?”

    张三挠着头皮争辩道:“耙地的师傅不是急着给加如拉家耙地去嘛,我就催着他赶紧耙地的。”

    淼淼站在张三身后,“你还有理了,一看这地就是湿度大,才耙成这样的,你瞧瞧那块,肯定还有水呢,你就不能晾上两天才让人耙地呀?!”

    张三心虚地看看刘俪和淼淼。

    昨天晚上耙地时,那块地确实有水,拖拉机差点陷进去。

    “那咋办?”张三呢诺道。

    刘俪气呼呼扔下一句话,“再晾一天,重新耙一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