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六章:三支一扶来援疆-《宁西河畔大地情》
            
            
            
                
    第(3/3)页
    于是,以各种名目前来皮牙子乡调研、采风等各种团队蜂拥至来。
    这天,一个来自内地的“乡村振兴工作研究组”的团队来皮牙子乡调研。
    他们跟乡蒋领导提出,要求七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组驻村组组长参会。
    正跟老韩、刘俪忙着指挥康拜英给村民收割春麦的淼淼,所有的心思都关注在春麦的产量上,哪有心思参加调研会。
    可是木乡长的电话不断的催促着,百忙之中的淼淼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驱车赶往皮牙子乡政府。
    将车停在乡政府大院内的停车场。
    只见一楼入口处的门楣上安装的那个点子屏幕上,循环滚动着黄色的大字。
    “防范新型电信诈骗、治安防范、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整洁……”等宣传标语。
    明眼人一看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过度留痕检查想出来的妙计,将最近多种检查的关键词语打在一条横幅上。
    虽然要转变工作作风,可是面对上级多头检查时“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状,乡村基层不得不想办法应付。
    就如即将参加的这个调研会。
    一个民间组织打着“乡村振兴研究”的旗号来皮牙子乡调研,淼淼觉得心里很烦。
    参加这种无用又不切实际的调研,还不如到田间地头帮老百姓采摘扎手的红花呢。
    等他拿着笔记本和笔朝三楼会议室走去,在走廊就听到一个中年男子口若悬河的声音,“你们还是胆子小了,我前年就看过关于宁西地区宁西县一位种植树上干杏的老板,300亩地树上干杏,每年净挣200多万元,多么可观的收入呀,你们皮牙子乡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不发展树上干杏产业呢?这说明什么,你们思想太陈旧,不懂得利用现有的资源,真是暴殄天物呀!……”
    乡蒋领导跟参会的所有当地干部都知道眼前这位高谈阔论的所谓学者就是一位“只知在纸张上做文章,不知农村辛苦”的纸上谈兵者。
    碍于面子,每个人都低着头任凭学者口若悬河,不愿搭理他。
    这位沉浸在自己口才的学者见当地干部各个都低头不语,以为自己说出了当地干部的痛处,更加放肆狂言道:“你们这些同志呀,为什么宁南发展相比内地城市发展滞后,我看关键就是你们这批庸政懒政的思想在作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