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集训(一)-《第一得分手》


    第(2/3)页

    在训练开始的第一周,吴忠民重点教授了得分技巧,比如跳投,程飞自不必说,只需要做加强训练,但是其他人都要重新学起。

    杨聪最初入校的时候,身高还不到一米七,现在竟然已经长高到了一米七四。他是最快学会跳投的,他的姿势虽没有程飞那般优雅自如,却也相当标准,简洁有力,直截了当。由于在空中的控制力强,他的投篮命中率相当之高。

    其次是张雨来,这个大前锋身高达到了一米七六,虽然身体略有些单薄,但是跳投命中率奇高,仅次于程飞。他尤其擅长距离较远的投篮,甚至在短短的时间内能运用有效的后仰跳投,后仰的角度虽然不大,但足以躲开大多数人的封盖。

    第三个学会的是刘俊锋,他现在身高也达到了一米七四。他仍然不擅长原地起跳投篮,不过,以往的运动投篮的命中率就非常可观,学会跳投之后,空中的平衡感和控制力更胜一筹。

    邓亮现在身高有一米七七,跳投却是有些勉强了,虽然能跳起来投篮,但是姿势却完全不对劲,大概未能找到跳投的感觉。吴忠民只好重点训练了他在篮下的各种得分手段。陈杰也是如此,勾手绝技倒是越发炉火纯青。

    王志文现在却是兄弟中身高最矮的一名,仍是一米七零。他没有练习跳投,吴忠民倒也没有强求,因为王志文已经打球多年,习惯很难改变,加上他投篮的速度非常快,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颠投的弱点。

    李琳长到了一米七五,他还是不习惯进入三分线投篮,所以也没有练习跳投。

    打篮球还真的给他们带来了一种神奇的效应,除了王志文,其他人相比入校时都增高了三到五厘米左右。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发现,还是某天星子带来了一卷尺子,大家挨个量了一下,才发现了这件事情,自然都是一片欢腾。(具体数值可参考作品相关中的“简明出场人物表”)

    到了第二周,吴忠民根据各人的特点,加练了一些得分项目,并分组练习。

    比如杨聪,除了各种路线的上篮外,还有背身强打、后仰跳投等项目,刘俊锋因为和他的位置相同,都是小前锋,所以训练项目也基本相同。两人被分到了一组,进行对抗练习。

    程飞加强了控球训练,各种换手、变向等项目,他和王志文分到一组。

    刚开始的时候,程飞控球还有些胆怯和生涩,经常被王志文抄截掉,但是王志文很快发现,要抄掉程飞的球越来越难了,他的控球技术在良好球感的基础上,一日千里地进步,他从来不犯同样的错误。

    和高手对招,进步当然最快。

    事实上,程飞并不知道。他真正第一次获得大的进步,实际上是在打高一联队对位李博文时得到的,李博文全面的攻防水准,也给擅长学习吸收的程飞带来了长足的进步。

    第二次,便是面对校队的韩先平。韩先平虽然不是校队最出彩的球员,但他的防守技巧相当不错,程飞在对位中不断思索,最终突破了韩先平所带来的枷锁。

    而这一次,他在与王志文的对练中,逐步掌握了控卫的基本技术动作,和许多无法言喻的宝贵经验,攻防两端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到了这一周的最后一次对练时,吴忠民惊讶地发现,程飞在与王志文的对抗中,竟然丝毫不落下风了。

    王志文身手矫健自不必说,左闪右晃,假动作极多,出手投篮又是迅雷不及掩耳,程飞自然很难防守;但是程飞的控球也像模像样,左右换手,背后运球,节奏感极好,很难被断掉,而且出手投篮非常准确。

    单打技术的进步,自然令吴忠民喜出望外。对于一个投手而言,单打技术并不是很重要,而且也很难锤炼,程飞拥有这样的资质,自然也是如虎添翼。

    不过,他感到忧心的是,程飞的身体锻炼项目进步缓慢,每天早上的各种锻炼项目,似乎他都很难坚持下来,更别提完成的速度了。

    “你得加大练习量,否则会拖大家的后腿……”吴忠民曾经私下里对程飞说过。

    程飞只是红着脸点了点头,似乎也没有抽出时间来多练。

    这样的分组练习很有成效,吴忠民在第三周,也就是寒假的最后一个星期,决定教授防守技巧。防守,除了单人防守,还有协防和区域防守。吴忠民本人就是一名相当优秀的协防者,对于如何走位、如何封堵,他都颇有心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