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密信-《冠盖簪缨》
第(2/3)页
沈文和自也识趣,略显愠怒的说:“既然德音兄不愿入仕,那尔聃便也不强求了,告辞!”谢徵曾救他性命,在他心里,谢徵可谓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如今倒也不是真的愤恨她,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送走了沈文和,谢徵当即就赶去桓陵的书房寻人,书房的门敞着,谢徵走到门外,就看桓陵正站在窗前,负手而立,他虽背朝着谢徵,却也知是她来了,冷冰冰的问:“沈文和走了?”
谢徵抬脚跨进门,只回:“走了。”
“你答应他了?”桓陵望向窗外,眉目中皆是担忧,谢徵不紧不慢的走到他身后,伸出右手,食指在他背在身后的手心里画起了圈,说道:“我的命是县侯救的,如此冒险之事,我岂会随便答应,”轻声细语,显得极是软糯温柔。
桓陵愣了,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谢徵忽又抱住他的腰,而后靠在他的背上,桓陵身子一颤,只听谢徵娇媚的说道:“不要同他置气了,不值得。”
“你…你怎么了?”桓陵怔怔道:“何故与我这般?”
“县侯方才不是还与沈文和说,你我是兄弟?既是兄弟,还怕什么男女授受不亲?”谢徵撒娇似的调戏了一番。
桓陵像被定住了一番,一动也不动,更是不知该说什么,谢徵忽又道:“县侯不说话,莫非我们不是兄弟?倘若我们不是兄弟,便该顾忌些男女之事了。”
她说完,当即就松了手,转身就往屋外走去,桓陵似乎意犹未尽,回头看向门外,见谢徵已离开,总算露出了差点就止不住的笑容,此时曾琼林进来上茶,一见他便诧异的问:“县侯耳根子怎么通红的?”
桓陵并不理睬他,只觉得心里头喜滋滋的。
夜色刚至,建康城中各家各户都掌起了灯,各条街道上也是灯火通明的,还零零散散的有几个卖吃食的小摊儿,只是往来行人少了许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