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宿怨-《重生之跃龙门》


    第(3/3)页

    待宾主尽欢、尽兴而散时,红光满面的柳县长叫住了王贤成,让他坐自己的车回县城。

    “贤伢,我跟你讲的事,有眉目了不?”

    一边有恩于自己,一边端着别人的饭碗,夹在中间的王贤成敬了三支烟,又帮三位领导点上,瞟了眼正在开车的司机。

    “没事,小孙是从森林公安调过来的,以前还是我在茶山的学生。”

    心腹?隐隐约约听说了一些事的王贤成,也不敢再象以前样信任这位恩人,详细地把李家明的条件和盘托出,却打了个不小的埋伏。

    “领导,16斤银耳晒1斤干,单原料成本就要合到18块钱/斤,再加上其他的开支,成本要合到将近40块钱。出厂价60,要是按您要求的交税,等外面一跟风,这生意就没办法做了。”

    出厂价60块钱一斤,柳县长相信有那个可能,越贵的东西中间环节赚得越多。可真的16斤银耳,才能晒一斤干?

    硬杂木种出来的银耳,确实能达到16:1鲜干比,但棉籽壳的种出来的却是10:1。王贤成用硬杂木的银耳,代替公司正在推广的棉籽壳银耳,也不完全算是欺瞒领导兼恩人。

    “真的,您要不信的话,明天去我们公司看一下,16斤新鲜银耳才能烘干成一斤银耳干。”

    坐在副驾驶室的朱副局长,与后座上的柳县长、熊局长都为难了。一个省政协委员的头衔不是什么大事,按李传林他们公司的规模,再去地委求求领导,应该能办得下来。

    为难的是农贸公司没有足够的利润,如果贸然去收人家的税,只会逼着人家做假账。有木业公司的大头在,县里也不可能去为难李家明的,莫非这农业特产税还真收不得?

    除非是让人家把销售公司迁回来,在销售环节上收税,可这就更麻烦了,内地的税收可比特区得高很多,这税怎么去收?

    按特区的税率,其他企业如何平衡?药厂自改制起,就一直没变过注册地,每年给县里交近千万的税收。若农贸公司可以少收,他们不会有意见?

    不按特区的税率,按内地近47%的税率,李家明那小子有那么好讲话?那可不是一点点钱,一年少讲也好几百万的差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