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吴襄一惊,忙问:“那后半句呢?” 刘珣缓缓说道:“我送你十六个字——三贵而诺,黑拳为监,风花纵横,自断弓弦。请你谨记。” 吴襄一听,啥意思?三贵而诺貌似好理解;黑拳为监?不懂。风花纵横?不明白。自断弓弦?更是一头雾水了,忙问:“先生,这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呀?可否解释一下?” 刘珣摇了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但你一定要谨记于心啊。”说完,飘然而去。 吴襄心说,什么呐,净弄这些玄乎的。不过吴襄觉得“三贵而诺”这个挺好,吉利,一思量,就给孩子取名“三桂”。“桂”是桂花的桂,与“贵”谐音,避免落了算命先生的俗套。 吴三桂把这些一五一十地都讲给了莲儿听。莲儿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点点头,若有所思。突然,她像明白了什么,急道:“哎呀,对不起,周王,妾是不是犯了你的忌讳了?真是罪该万死。”莲儿明白了,这算命先生的那后半句话是关于吴三桂命运的一个不详的预言。 吴三桂轻轻地把莲儿搂在怀中,许久,说道:“实话告诉你吧,本王长大后刚听到这个谶语时,心情也是十分地沉重。但后来我想明白了,人生在世,到底是谁主宰自己的拿去呢?是天吗?是神吗?是皇帝吗?是父母吗?是算命先生吗?都不是,是自己!当然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光靠自己也不够,还有许多不可掌控的外界因素,比如出身,比如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延缓、阻碍你的人生方向,甚至造成重大挫折,否则当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怀才不遇的人了。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你自身的努力和斗争,只要你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即使最后不能成功,也不枉活这一世,留下遗憾!” 吴三桂这话是对莲儿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而且他们说本王像郑庄公,我还正高兴呢,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啊?可我听说书人讲,郑庄公杀弟逆母,是个暴君呐!”莲儿不解地问。 吴三桂说:“唉,非也。郑庄公杀弟,是因为其弟段图谋不轨,想杀兄篡位,段自己先丧失了做弟弟应对兄长的敬重之道,所以郑庄公与段便不再有兄弟之谊,而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君杀臣,天经地义;郑庄公逆母,是因为他母亲姜氏极度厌恶庄公,偏爱段,几次三番怂恿郑武公废掉庄公而立段为太子,只是由于庄公处处谨慎,又是长子,才没有被废掉。即位后,姜氏又蹿掇段造反,自己作为内应,想害死庄公,已经丧失了自己做母亲应尽的慈爱之道,所以郑庄公与姜氏便不再有母子之情,也只剩君臣关系,郑庄公不认姜氏,也是合情合理。” 莲儿听了点点头,说:“哦,原来是这样,可兄弟、母子关系不是天生的吗?按照孔圣的教育,兄长不管如何都不能杀自己的弟弟,儿子无论怎样也不能违逆母亲呀?” “哈哈,并不是这样的。我先给你举一个古代的案例吧,以前,有一个老公公,他趁自己儿子外出,便想与自己儿媳行苟且之事,被儿媳严辞拒绝了。那老公公便红了眼,想玷污儿媳。两人在打斗中,儿媳抓起身旁的剪子,便将老公公的男根给剪了下来,最后死了。”吴三桂歇了口气,接着讲,“后来儿媳被人告到了官府,罪名是杀害自己的老公公,大逆不道,判了死刑,经过层层复核,最后到了皇帝那里,你猜皇帝怎么判的?” 莲儿不假思索,说:“儿媳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杀自己的老公公呀,被判了死刑吧。” 吴三桂说:“皇帝看了之后认为,老公公玷污自己儿媳,首先丧失了自己做父亲的资格,因此只是一名玷污犯,玷污犯犯罪未遂,致自己死亡,受害者无罪,儿媳也被放了回来。” “噢!有道理!”莲儿又想起了一开始的问题,便问,“那郑庄公后来怎么样了?” “郑庄公后来东征西讨,中原的诸候无不臣服,被称为春秋小霸王,而且在大臣们的安排下,庄公与姜氏最后也见面和好了。” “我是说郑庄公后来怎么死的?”莲儿问。 “病死的。” “是年老了,自然病死的吗?” “是的,在军中病逝。” “那太好了!”莲儿拍手着,乐得不行。 “这有什么好乐的?” “周王,听刚才这么介绍,你与那郑庄公挺有缘的,好人都有好报,都得善终。” 吴三桂知道莲儿是祈求自己平平安安,不要应了谶语,于是把她抱得更紧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