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受辱不怨-《龙神异界维和记》
第(2/3)页
关于这个有这样一个故事,你们听下,看看有啥想法:宋朝的名臣富弼,训诲他的子弟说:‘忍这个字,实在是微妙极了啊!一个人若是能够清廉节俭之外,更加上这个忍字修持的功夫,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啊!富弼在少年的时候,有人在骂他,旁边的人就跟富弼说:‘喂!有人在骂你啊!富弼回答说:‘他恐怕是在骂别人吧!旁人又说:‘他是指名道姓的在骂你啊!富弼则说:‘天下之大,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他不是在骂我啊!骂富弼的人听到之后,感到十分的惭愧。
郑暄说:‘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时消;忍忍忍,债主怨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太上感应经上讲:受宠若惊。
他的意思是: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够长久的保持啊!
我分析给你们听听哈:一个人受到了荣宠,虽然是他分内所应得的;但是也应当要守分知足啊!并且有受宠若惊的意思。因为‘福兮祸所伏,古有明训啊!一般人往往在福报现前,就得意忘形了,这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灾祸的远因;而且日过当中,太阳则会开始慢慢的偏斜;月圆之后,月亮就会开始渐渐的缺了,这也是一定不变的道理;所以在受到荣宠之后,更应该大积功德,力图报效,不敢有一丝毫的懈怠啊!
关于这个有这样一个故事,你们听下,看看有啥想法:宋朝的司马光在写给他侄子的信中说道:‘近日我承蒙圣上的恩典,任命我为门下侍郎,满朝文武官员忌妒我的为数不少啊!而我只是以愚鲁正直的态度和他们相处;我就像是一片黄叶在狂烈的风中飘荡,要想不掉下来都很困难啊!所以我自从受命以来,只有恐惧而无喜悦,你们应当知道我的用意啊!太上感应经上讲: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他的意思是: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我分析给你们听听哈:施给他人恩惠,若是还希求他报答,这就是自己的贪爱之心,还没有忘记啊!送给他人财物之后,又觉得后悔,这就是自己的吝啬之心,还没有化掉啊!要知道贪心而且吝啬,这是君子所不为。金刚经说:‘菩萨对于各种的人事物,是不会有任何的执著而行布施的。又说:‘若是菩萨能够不著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就不可思量了!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以财物救济帮助别人,能够做到内不见有能布施的我,外不见有受布施的人,中不见有所布施的财物,这就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是布施了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稍微有一点希求回报的心;虽然用了二十万两的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啊!至于追悔这两个字,尤其是人生的圣凡关键所在;所做的恶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恶念,也就渐渐的停止了;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啊!人若是在布施之后,还会后悔,那么还不如不去布施,不去赠与,来得较为妥当啊!
关于这个有这样一个故事,你们听下,看看有啥想法:隋朝人李士谦,从小父亲就过世了,李士谦事奉母亲非常的孝顺。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魏广平王重用,担任开府参军的职位。家庭也逐渐的富有,他就拿出几千石的粟米,借给乡人;若是碰到荒年欠收的时候,他就召集了欠他粮米的乡人,当场就把借据烧掉,并且对他们说:‘你们欠我的已经还完了,没欠了啊!第二年的春天,他又拿出种子,分给贫穷的农人去耕种,因此而救活了许多人;若是死了的人,他就会出钱帮助埋葬死者。有人就歌颂李士谦在积阴德,李士谦说:‘阴德就像耳鸣一样,只有自己能够听到能够知道,别人是无法听到知道的啊!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那还叫什么阴德呢?有一天李士谦梦到一位穿著紫色衣服的天神告诉他说:‘上帝嘉许你积了许多的阴德,要使你后代的子孙昌盛无比啊!太上感应经上讲:所谓善人。
他的意思是:把前面所说的众善,都能够奉行的,才叫做善人。
我分析给你们听听哈:从这里‘所谓善人,一直到‘神仙可冀,是讲善人的福报,而且绝不会不灵验;要知道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够是非分明,不会弄错,而且智勇双全,最后到达了‘人我两忘的境界,待人处世既慈悲又宽恕;况且他的立心用意,待己待人,丝毫都不会违背了天性和人情,就算是尧舜周公孔子复生,也是和这个道理一样的啊!而所谓的善人,就是以天心的好善而远恶;而人心要怎样才能做到有善而无恶呢?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习气和毛病,以致于失掉了最初的天心;所以人应当要有善则精进,有恶则改悔,这样或才可以做到了有善无恶的境界啊!
关于这个有这样一个故事,你们听下,看看有啥想法;明朝江西邹子尹,是一位非常崇敬信仰三宝的佛教徒,他辛勤的从事各种的善事;凡是救济别人患难,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虽然是天寒地冻,或是大热的太阳,他都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大善人。邹子尹病死之后,来到阎王面前,心里很不服气;阎王就命令判官,将他的善恶册子打开来给他看,册子一打开,就有名利两个大字。凡是邹子尹一生当中所做的善事,不是记在‘名字下面,就是记在‘利字下面,邹子尹这时候才觉得惭愧服气。他死后复苏,告诉别人说:‘请你们帮助我□告世间做善事的人,一定要用真诚心,切切实实的做善事;而且要把自己的心地扫除的干干净净,绝对不要像我一样,带著名利心去做善事啊!说完之后,再过了五天,邹子尹就死了。他的好朋友,唐时说道:‘我对子尹非常的了解,他为人或许免不了好名;至于利,子尹则是一个轻财仗义的人,怎么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好利呢?一定是他居间请托众人帮助行善;起初的念头,也都是为了要做善事而发的愿,等到钱财到手之后,他就犯了偶然挪用善款的弊端;开始的时候说:“我只是暂时的借用一下而已。”后来日子久了,竟然就变成假借不还了!这就是邹子尹辛勤劳苦一生的行善,仅博得了名利两个字的结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