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何况是现在加上一座外城人口的卫凌,冀州延城周边的流民还在不停往这里赶。 搭建帐篷的范围越来越大,都按着原本的四区划分而定。 居民区扩得最为明显,而原本乏善可陈的交易「市」区,在褚煦君一直不停收粮食之后,也吸引了周边不少商人过来。 从古至今,都不缺乏敢在战乱时候,发掘商机的人。 中州凤凰楼和济州熊猫楼如今的八成净收益都源源不断送往褚煦君手中,以供她拥有不停买粮的资本。 而灵州阳城和冀州延城有新种,能在冬日发芽产量的消息传出去后,褚煦君有时候甚至能用一小袋的新种,换取到了一车的粮食。 虽然只是糙米、黑米、黄豆等价贱的粮食,其中不少还掺着沙土,吃起来黏黏糊糊,没有所谓的口感,只能果腹。 但这对褚煦君来说是不赔本的买卖,何况她本来就想要推广高产作物。 在如今内忧外患,不能从上而下推行的情况下,商人居中,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流民和商人的不断涌入,给延城外城带来了新气象。 而这些人,在匈奴南下的时候,都能纷纷举起手中的刀(菜刀、农具等等)随时加入卫凌的先锋军,一呼百应,成为他 的战时兵。 沈右追在学会阿拉伯数字之后,在褚煦君的提点下,就开始找人帮他统计外城的新人口数。 他拉了一堆小童子,他们学阿拉伯数字快,思维简单,教好之后,是很得力的「普查」人手。 每天能让他们带一竹筒的鼎食和一小捧的黄豆回家,许多人都愿意把小童送过来帮忙。 便是这样的情况下,沈右追在短时间内都还未能统计清楚加入的人口数。新 可见外城人口之众。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紫芙和褚节加起来也不过一支禁军百人之数,他们怎么「抓」卫凌? 麦子回道:「他好像是找了城中的贵户,要了点人手。」 褚煦君:「我猜,这个贵户一定是想除掉卫凌的那一拨。」 麦子:「女公子一猜就着。他天天都在延城西口那里,说卫将军倒卖军械,用劣质武器将原本的武器库存换走,中饱私囊。他早就想为民除害,奈何卫将军人多势众,他只能让老百姓一起帮他。」 褚节居然懂借助信息差,制造舆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