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网瘾少年,竟然只是一个强加的病症?! 直播间的观众们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我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道理?”林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啊?” “也就是说,林老师不仅不认可‘网瘾少年’这种说法,还认为这个所谓的病症,是强加给那些孩子们的?!” “这我就好奇了,林老师说这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节目组的后台,刘勇刚刚吃完饭,一边剔牙,一边看着监视器,想看看林枫那边吃完饭没有。 要是林老师吃的差不多了,他就应该出门了。 一来是刚刚和摄影师们对接了一些有关记录片的事情,肯定要和林枫商量一下的。 这二来嘛,接下来王剑锋家就要连线了,还得林枫拍板。 然后,他刚好就听到了林枫对吴鹏说。 网瘾少年这个说法,不过是一个强加的病症。 当场就愣住了,剔牙的手都停了下来。 “我去……林老师的这个话,也太惊人了吧?” 刘勇吐出牙签,无比的疑惑: “这不是常识吗?可是,林老师向来不会乱说话的!” “他这么说,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这下,刘勇也不急着出门了,立马盯着监视器看了起来,生怕自己错过点什么。 直播现场。 孙薇目光灼灼的看着林枫,虽然她现在意识到了,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可是林老师越说越惊人了。 这种事情还能是别人强加的罪名,那其中的道理应该怎么分析? 而吴鹏则是惊讶又迷茫的看着林枫,脱口而出: “林老师,什么叫强行安的病症?” “我觉得很符合啊!上网成瘾,不就是网瘾么?” 林枫听着这话,再看看这两人的反应,轻轻一笑。 他决定用这个事情作为例子,教教两人遇事应该怎么思考。 于是,林枫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 “吴鹏、孙薇,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是从哪儿听说的这个说法?” 两人都楞了一下,没想到林老师还会这么问。 林枫弹了吴鹏一个老瓜嘣儿,开口说道: “好好想想,这个词以前总没有吧?” “应该是别人创造出来的,而且时间不会很长!” “因为网络普及开来,大家都能够上网,使用网络,才只是最近十几二十年左右的事情。” 话音落下,吴鹏和孙薇都楞住了—— 原来我习以为常的网络,诞生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吗? 可是,不由得两人感叹,林枫的问题又让他们陷入了回忆。 两人都开始顺着林枫的话去思考,自己是从什么人那里听说这个词的。 想了半天,吴鹏先得出了一个结论: “呃……好像都是家长和老师这么说我的。” 孙薇也跟在后面点了点头,自己也应该是从家长或者老师那里听说的。 林枫并没有停止追问,继续追问他们: “那家长老师又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个词呢?难道这个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么?” 两人不用想,齐齐的摇了摇头。 吴鹏更是说道: “觉得肯定不是,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居然都会这么说诶。” 这时候,孙薇突然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林老师,这就奇怪了,也不知道这个词是谁创造的,怎么大家都知道呢?” 吴鹏举起了小手: “孙姐的疑问就是我的疑问,这就好像约定俗成了一样,似乎孩子沉迷游戏就是有网瘾了。” 林枫看着求知欲爆棚的两人,轻轻的摇了摇头: “所以,谣言止于智者啊!” 顿了一下,林枫指点道: “关于网瘾少年这个说法,如果你俩想要深究,只需要回想,自己第一次是从谁哪里听到的,然后不断倒推追问!” “不用找太多的人,十个以内,基本就能推断出,第一个说这个词的人是谁。” 啊?这么神奇的吗?! 孙薇惊讶的开口: “林老师,这又是什么道理?” 吴鹏也盯着林枫,期待解惑。 林枫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在我们数学领域,有一个说法叫‘六度空间理论’。” “理论指出,伱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隔不会超过六个人,也就是说,你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就可以找到你想接触的那个人。” “通过这种方法,如果你想要找到谣言的传播者,只需要询问之前是告诉你这个消息的那个人,再通过他追问告诉他消息的那个人,以此类推,一般不会超过六个人!” “尤其是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真要追查起来,通过遗留的蛛丝马迹,只会更加的简单。” 话音落下,直播间的观众们来了兴致。 “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很有意思诶!” “你们还记得是谁第一个告诉你们这个词的吗?我记不住了,但是我想找【吃瓜】” “你是想找谁第一个提出这个词,还是想验证林老师说着这个观点?【狗头】” “哎呀,要不我们尝试着找找看?没准真能找到这个人!” “6啊!兄弟们,反正我是知道谁告诉我的!我暂且离开一会儿!” “算我一个!算我一个!” “……” 节目后台,刘勇佩服的看着林枫。 刚刚林老师说的这个数学理论,正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大经典论证。 他上大学的时候,教授要出题考的那种知识点。 “怎么感觉林老师新闻传播也懂呢?” 刘勇愈发的觉得林枫深不可测了。 想了一下,也是给了自己一个理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