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董方甄选!你欠我一袋大米!(二合一)-《十年寒窗也配和三代人的努力比?》


    第(2/3)页

    “今晚,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家!然后,他们歇着,我来张罗晚饭。”

    “董老师,谢谢你的提醒,浪漫,一直在我身边啊!回家咯!”

    “回家,哈哈~!”

    “……”

    在观众们的调侃中,直播终于圆满结束了。

    看着灯光熄灭,张云舒陷入了一种静谧的沉默之中。

    这场直播已经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以至于,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可以说什么。

    倒是房间外的吴鹏他们几个,看到直播结束,拉着林枫走了进来。

    “林老师,怪不得您和董老师是好朋友,你们俩都是才华横溢的那种人嘛。”

    吴鹏眼睛里全是佩服,由衷的说道:

    “之前,我想的是好好学习法律知识,可是现在我才发觉,光是学法律知识不够的,我还要看文学作品,把谈吐给提高上去。”

    林枫听到吴鹏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表扬一下他的思想觉悟又提高了。

    孙薇就抢先开了口,满脸都是笑意:

    “吴鹏,你也知道你一张嘴就露馅呀?”

    吴鹏也不恼,笑嘻嘻的回应孙薇:

    “孙姐,你也别说我,咱俩,一个半斤,一个九两,反正都不足称。”

    两人的对话让林枫无奈摇头了。

    倒是周子程,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们俩真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不对,这一幕我还真不好形容。”

    周子程摇了摇头,微笑着看向了董余晖:

    “我也应该好好和董老师学习,多读一些书,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林枫点了点头,笑道:

    “多读些书这点倒是对的,咱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你们仨能有这种想法,不枉费我带你们走这一遭。”

    几人的说笑声,把张云舒的思绪引了回来,她目光灼灼的跑到了董余晖的身边,说道:

    “董老师,你好厉害啊!”

    “我第一次知道,直播带货,不仅仅是卖商品。”

    “我在场外看着直播间的弹幕,发现你还启迪了观众,这简直就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董余晖看着张云舒崇拜的小眼神,笑了笑,神情中带着谦虚:

    “任何一个职业,都能,也都可以带给人们对‘美’的启迪,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张云舒挠了挠头,她知道董老师没有说大话、空话。

    但是这个层面,她还是觉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于是,张云舒干脆不想了,倒是问起了更为现实的问题:

    “董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带货的选品标准是什么?”

    张云舒指了指直播间的背景墙,张嘴:

    “您卖书,也卖大米,这完全是不一样的品类。”

    “怎么就凑在一起了呢?”

    面对张云舒的问题,董余晖轻轻一笑,开口说道:

    “来,我带你看一下外面。”

    “什么?”

    张云舒有些不明所以,但是董余晖已经率先往屋外走去。

    和林枫擦肩而过的时候,也不忘招呼吴鹏他们仨:

    “和我一起,到阳台上来。”

    几个孩子懵懂的跟上的董余晖的步伐,趴在了阳台栏杆处。

    董余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空气,指着外面的风景: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水田,大片大片的水田。”

    张云舒抢着回答道:

    “这里和香樟村不一样,香樟村也有水田,但是是水田和旱地交织,那边靠着山,土地被分隔成了一小片一小片的。”

    “但是这里打眼望去,都是水田,视野开阔,水田波光粼粼,很漂亮。”

    董余晖笑着拍了拍张云舒的肩膀:

    “你的观察力很不错。”

    “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为什么我卖的东西里面有大米了。”

    “因为这里盛产大米,但是,这里又不是国家的主要产粮区,名气不大。”

    “这就导致了,乡亲们有好的大米,但是根本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乡亲们也要生存,就外出打工,逐渐荒废了田地。”

    “本地官方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就想了一系列的办法,包括进行新农村改造。”

    “刚刚改造的初期,根本没有人来,但是道路打通了,租金又便宜,就吸引了一些主打田园风光的自媒体入驻。”

    “我就是那个时候被吸引过来的,看到乡亲们的情况,就想着帮大家卖大米。”

    “于是就在这边驻扎了下来,一边带货,一边跟进大米生产。”

    “就有了你们今天看到的直播卖大米的事情。”

    听着董余晖娓娓道来那段过往,吴鹏、孙薇、周子程三人,脸上都带上了恍然。

    原来董老师选品是这样选的啊!

    怪不得大米和书一起卖呢。

    不过,张云舒显然有其他的想法。

    她定定的看着董余晖,说道:

    “董老师,你的这个模式,是不是可以在香樟村复刻呀?”

    “我在香樟村的时间虽然不久,但是也发现了不少的好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