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面对元楚义等一众镇江豪绅的道德绑架,陈元庆古井不波,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经典典故,或者说套路。 有明一代。 说每当朝廷要在江南清查田亩、审核赋税的时候,必定会有一个甚至几个江南女子‘自杀’身亡,然后被人抬着尸体去找朝廷官员闹事。 看吧。 这就是你们非要查账的后果,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被你们逼死了。 如此。 朝廷官员受制于名声、风评、包括御史弹劾、控制局面等种种原因,往往会不了了之。 然而! 有趣又可怕的是。 等到了带清,这种事却几乎再没发生过…… “元会长,诸位,你们所说之事,元庆也深感遗憾。” 扫视众人表情一会儿,陈元庆长长叹息道: “并非元庆不想在镇海城驻兵,而是驻兵靡费甚大!我聚义军的装备、饷银又格外高,哪怕只驻兵五千人,每年都要靡费百万两白银以上!” “这些银子,总不能让咱们镇江父老出吧?” “再者。元庆若是在镇江驻兵,镇江怕很快便会成为四战之地,五千人哪够?怕至少得两万人甚至三万人。” “这等靡费,至少六百万两白银往上。且,一旦镇江战起,战事频繁,诸位的生意也必定要受到影响!” “若是那时,诸位负担不起这等高昂军费,岂不是要生大变数?” “这……” 元楚义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无言了。 谁曾想。 陈元庆竟是跟他们算起了这种经济账。 须知。 他们既是豪绅,又都是大商人,基本控制了镇江城的商业命脉,自是对账目最为敏感。 如果按照陈元庆这笔账算,他们每年每家都要出四十万、甚至是五十万两白银来养军,这怎么可能? 见众人都被吓住了,明显不可能有人愿意每年都出这么多的银子,陈元庆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 巴掌给了,下面该给甜枣了。 “诸位,我知道你们会因为此地没有我汉人驻兵而感到惶恐,但诸位能在镇江混这么多年,想来也都有办法生存。” “我陈元庆此时既然已经得到了你们这么多的厚爱,自也会与镇江父老同担当,分担风险。” “这样。我镇海城的诸多商业物资,除了玻璃厂制品外,像是精盐,白雪糖,各种布匹,包括成衣,都可给你们代理权!” “另!为了表达我陈元庆对镇江父老的诚意,你们从镇海城采购的所有商品,都打九折!” “而诸位的诸多镇江特产,如果愿意走我镇海城的销售渠道,我镇海城也会尽力而为,给诸位一个满意的价格!” “最后!若我镇海城未来再有什么新产品,像是镜子这等大卖品,诸位都有代理的优先权!” “如何?” “这……” 诸多镇江豪绅顿时便凌乱了。 哪想到。 陈元庆竟是在商业上给他们开出来这么大的优惠条件。 镜子的火爆,现在天下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特别是那镜子王。 听说在镇海城只需一万两出头一面,可到了京城,就能卖五万两一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