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米国之行-《最佳电影人》


    第(3/3)页

    这个计划的目标只有一个,思科。

    思科,这是因为一对斯坦福大学工程师夫妇为了方便传情书而创造的传奇公司。它的产品就是划时代的“多协议路由器”,往后数十年人们每天都会用着它,不论是公司还是家里。

    思科公司在八.九十年代是一个奇迹,更是互联网界永远津津乐道的一个传奇,从1990年上市到2000年市值一度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更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时候蒸发80%市值。思科的发展历程在互联网界永远都是被研究的一个经典案例。

    而这个时候的思科创始人波萨克夫妇估计还在硅谷拉投资。

    许敬接下来的计划并没有马上去找波萨克夫妇,米国是容不下像他这样一个华人掌握太多财富的,更何况是思科这种绝对核心的技术财富。

    许敬的操作方法有些复杂,先是以代理人形式分别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塞舌尔群岛、百慕大群岛五个离岸经济区域注册了五个离岸投资公司,并且以托管形式托管给代理公司,然后再委托代理公司在硅谷设立名叫“传奇”投资基金,名字有点俗气,但毕竟只是个壳子。再之后让五个离岸投资公司入驻投资基金,也就是相当于这支明面上的“传奇”投资基金由五个离岸投资公司组成,进行风险投资。

    以代理人形式注册离岸投资公司并托管经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隐藏身份,你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华人直接在西方冒头的话指不定会被吃得渣都不剩,即便如此许敬还是注册了五个来减小目标。

    虽然早在86年便创下了思科公司,但是在88年以前波萨克夫妇一度必须到其他公司兼职来换取现金收入。所以这个时候的波萨克夫妇急需资金,这也是他们才会出现在硅谷的原因。

    只是现实远比他们想的要残酷得多,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找过66家风投公司,尽管在87年中他们的思科公司创下了150万美元营业额与8.3万美金的利润,但是没有一家愿意投资他们,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所有投资人对他们感官都极差。

    当许敬通过传奇投资基金找到波萨克夫妇的时候,他们已近乎绝望,所以当传奇投资基金提出波萨克夫妇必须放弃经营主导权来注入300万美金换取思科70%股权的时候,波萨克夫妇毫无意外地接受了。

    其中有意思的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许敬并没有以传奇投资基金的名义签订,而是分别以五家离岸投资公司的名义签订,也就是说传奇基金在整个过程中仅仅起了一个拉皮條的角色。许敬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不想太过木秀于林,事实上许敬的打算远不止如此,除了化整为零降低关注度外,许敬还打算拉上米国本土的资本去冲锋陷阵,也方便于以后不至于缠身于思科,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原时空里,波萨克夫妇是在接触到第77家创投的时候拉到投资的,投资人是红杉资本的唐纳范伦丁,而唐纳范伦丁以250万美金换取了思科65%股权以及波萨克夫妇的经营权后聘请曾任Grid System公司总裁的约翰莫格里其为思科执行长,波萨克任首席技术长,莱尔娜则带领客户服务部。

    许敬自然不会放下电影不拍跑来管理公司,在他心里,思科远远比不上他的电影公司,入主思科对他来说仅仅是顺手把别人丢弃的金子拾起而已,毕竟他不捡走也会有别人捡走。即便产生蝴蝶效应,思科偏离原本轨迹,许敬也不会抱有多大遗憾。

    许敬任命了代理公司的代理人为代理董事长,只负责传达他的战略决策,而真正管理经营的人如原时空一样交给了执行长约翰莫格里其,并赠送了3%的股权给他。

    倒不是许敬吝啬,而是约翰莫格里其执掌思科仅仅是一年多的过渡期,相比原时空唐纳德范伦丁只在上市时让其认购股份要大方多了。

    如此一来,思科公司基本如原时空一般走上正轨,只等着约翰莫格里其带领思科上市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