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吴应熊受戮血洒刑场 王娘娘定策临危不乱-《三藩反正》


    第(2/3)页

    康熙说:“你们回来了?”

    折尔肯从袖中小心翼翼地掏出吴三桂的信件,呈给康熙。康熙展信读过,不禁皱起了眉头,“啪”地把信往桌子上一拍,吼道:“词多乖戾,妄行乞清!”

    康熙为什么了信之后会生气呢,原来吴三桂在信中提出了三点要求,如果康熙能做到,他表示可以不打过长江。这三点要求是:

    一、兑现山海关之盟,立朱氏后裔为君;

    二、康熙若不失为明君,即自行撤出关外;

    三、放还吴应熊及其它在京家眷。

    康熙看了信,本来就憋气,有看到折、傅二人得意洋洋的神色,仿佛自己立了大功一件,在等着皇帝行赏呢。

    “萨穆哈,王新命他们早就回来了,你们为什么现在才回来?”康熙冷冷地问。

    二人心中一惊,不是大哥你下密旨的吗,怎么明知故问?只好硬着头皮回答:“吴三桂突然将我二人逮捕,我们来不及走脱,所以被扣押在军中。”

    康熙定睛仔细看了看折尔肯,发现他竟然比走的时候还胖了,更是火冒三丈:“折爱卿,你在吴逆军中好逍遥呀,人更红润精神了,伙食不错?”

    折尔肯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全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没…有…”

    “还没有?你们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呐,还说什么扣押,狗屁!分明是你们叛国投敌了!”康熙声色俱厉地骂道。

    “皇上,没有!奴才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绝对没有投降!”

    “没有投降?那你们知道朱国治是怎么做的吗?”

    “啊?这...这...”二人吓得要尿裤子了。

    “来人呐!”康熙大喝一声,“把这两个叛徒押到刑部大牢,和汪仕容一起审理!”

    汪仕容在西安被瓦尔喀捉住,由王吉贞押回北京以来,一直被关在刑部大牢里,受尽了折磨。

    “嗟!”一众兵丁领命而出,像拖死狗一样把折尔肯、傅礼达架了出去。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呐!”

    康熙骂道:“没用的东西!”

    康熙拿着信,又看了一遍。他不敢擅自做主,直奔养心殿而去。康熙见到孝庄,连忙说:“皇祖母,吴三桂的信到了!”

    孝庄不慌不忙接过来,一边看,一边说:“好!好!”

    康熙一脸茫然,说“皇祖母,这吴三桂太可恨了,竟夸口说什么自己短短三个月,已经恢复了明朝三分之一的疆土。真是狂妄至极!而且他提出的那三个条件更是完全不把我大清放在眼里,咱们如何能接受啊!”

    “谁说让你接受了?”

    “那是?拒绝他?”

    孝庄说:“玄儿啊,你有一个毛病,你知道吗?”

    康熙说:”啊?不知道,还请老祖宗赐教。”

    “你看问题,非黑即白,非是即非。”

    “非黑即白,非是即非?孙儿糊涂了,这和吴三桂谈条件,有什么关系吗?”

    孝庄示意康熙不要站着说话,康熙移步坐到了孝庄身边,孝庄说:“玄儿,哀家意思是,你干嘛非要接受或者拒绝吴三桂提出的条件呢?”

    康熙更糊涂了:“那除了接受和拒绝之外,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

    “有啊。”

    “什么?”

    “不选择啊。”孝庄笑笑说道。

    康熙愣了一会儿,旋即恍然大悟,说:“老祖宗的意思是,不回复他,对不对?”

    孝庄点点头,说:“你终于开窍了。”

    康熙说:“老祖宗高明呐!这样既不有损我大清颜面,又达到了缓兵之计的目的。高!那下一步,咱们应该做什么呢?”

    孝庄说:“这段时间,你可不能干等着,要尽快调兵,把吉林马队都调到大江边上去,再不行就调蒙古兵;八旗兵该往西安那调也调,瓦尔喀就让他在西安王辅臣那呆着,还要调一支部队到江浙去,不能让耿精忠那小子出了福建。”

    康熙认真听着,说:“老祖宗真是胸中有千军万马,决胜于千里之外!孙儿都记下了,绝不能让吴三桂路过大江半步!”

    康熙那时还称长江为大江。

    康熙又想起了一件事来,问:“老祖宗,那咱们该杀了吴应熊这小子了吧?”说着,他掏出一份奏折,递给孝庄,上面写道:

    逆贼吴三桂负恩反叛,肆虐滇黔,毒流蜀楚,散布伪札,煽惑人心,今大兵已抵南,到期进剿,元凶授首在指日间。独其逆子吴应熊,素凭势位,党羽众多,擅利散财,蓄养亡命,依附之辈,实繁有徒。今既被羁守,凡彼匪类,蔓引瓜连,但得一日偷生,岂肯甘心受死!即如种种流言,讹传不止,奸谋百出,未易固防。大寇在外,大恶在内,不早为果断,贻害非轻。为今之计,惟速将应熊政法,传旨湖南、四川诸处,老贼闻之,必且魂迷意乱,气阻神昏群贼闻之,内失所援,自然体;即兵士百姓闻之,公义所激,勇气倍增。至应熊亲随人等,系累之中,益成死党,闻发刑部都不下五六百人。人众则难防,时久则易玩。速敕法司,讯别情罪,重者立决,次者分给各旗,消除内变之根源,扫荡逆贼之隐祸,为今日第一要著也。

    孝庄看完后,说:“现在还不能杀,杀了,咱手里就没有牌了,不行。”

    “可是,老祖宗,现在满朝大臣都要求诛杀吴应熊,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呐!况且吴应熊勾结朱三太子谋反,祸乱京师,不杀如何立我大清国威!”

    孝庄想了一会,说:“你说得也对。哀家思量着,杀也有好处,吴三桂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杀了,他肯定得崩溃,说不定,疯了也说不准呐。”

    康熙乐得直拍手:“哈哈,老贼一疯,群龙无首,正可一网打尽!”

    孝庄说:“还有建宁公主那里,得做好思想工作。”

    “嘿嘿,”康熙神秘地笑笑,“孙儿早就做好啦。”

    “哦?怎么说?”

    “朕告诉她,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男人还不好找?朕一定给她找个比吴应熊英俊多得多的!”

    “她同意了?”

    “当然同意了。她本来就和吴应熊是二心。”康熙拍了拍胸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老祖宗,您就放心交给孙儿办好了。”

    孝庄点点头,说:“不过,还要再等一等,再拖一拖吴三桂。”

    “孙儿明白。”

    康熙回去之后,下令将汪仕容凌迟处死。可怜小张良一世英明,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汪仕容有风流倜傥之姿,又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出身贫寒,少年时家庭不幸,背负“欺母淫嫂”的骂名,受尽了世间的种种苦难。后来偶然得遇吴三桂,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可惜天妒英才,死时才三十多岁。

    汪仕容这个名字,在正史中很少被提及,但在各种明末清初的稗记小说中,则处处可见。也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吧。汪仕容被处以凌迟时,仍口含玉笛,吹唱不止。后人有诗叹曰:

    纵横诸侯称杰悍,镇慑胡边号英才。

    功业未成头已断,空留笛声付将来。

    处死了汪仕容,康熙紧接着调兵遣将,加强长江防线,并伺机反扑。
    第(2/3)页